【糟糠之妻是什么意思】“糟糠之妻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来形容在艰苦生活中共同经历、彼此扶持的夫妻关系。这个词语源自古代,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和文化内涵。
一、
“糟糠之妻”原意是指在贫困时期一起吃粗粮、喝稀粥的妻子,后来引申为在困难时期不离不弃、共同奋斗的伴侣。这个成语强调的是夫妻之间的深情厚谊和患难与共的精神。
在现代语境中,“糟糠之妻”不仅用于描述夫妻关系,也可以用来形容朋友、同事之间在艰难时刻相互支持的情谊。不过,最常见的用法还是指夫妻。
二、表格展示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名称 | 糟糠之妻 |
拼音 | zāo kāng zhī qī |
出处 | 《后汉书·宋弘传》:“贫贱之交不可忘,糟糠之妻不下堂。” |
原意 | 在贫困时期一起生活、共度艰难的妻子 |
引申义 | 在困难时期不离不弃、相互扶持的伴侣或朋友 |
使用场景 | 多用于形容夫妻感情深厚,也可用于朋友、同事之间的情谊 |
文化内涵 | 强调患难见真情,珍惜曾经同甘共苦的关系 |
现代用法 | 常用于表达对伴侣的感激之情,或赞美一段长久而坚定的关系 |
三、延伸理解
“糟糠之妻”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,它背后蕴含着中华民族传统的家庭观念和道德观。在古代,婚姻不仅是个人情感的结合,更是家族和社会关系的纽带。因此,“糟糠之妻”也反映了人们对忠诚、责任和坚韧的重视。
在现代社会,虽然生活条件改善了许多,但“糟糠之妻”的精神依然值得提倡。它提醒人们,在顺境中不忘本,在逆境中不抛弃,这才是真正的情感和人性的体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