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杨花落尽子规啼什么意思】一、
“杨花落尽子规啼”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《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》。这句诗描绘了春天即将结束时的景象,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,表达诗人对友人被贬的同情与关切。
- 杨花:即柳絮,象征离别与漂泊。
- 子规:即杜鹃鸟,其叫声凄厉,常用来表达哀愁与思乡之情。
- 整句诗营造出一种萧瑟、忧伤的氛围,为后文抒发对友人的思念和安慰做了铺垫。
该诗句不仅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,也体现了古诗中“借景抒情”的典型手法。
二、表格解析
词语 | 含义 | 象征意义 | 在诗中的作用 |
杨花 | 柳絮,春天将尽时飘落的花朵 | 离别、漂泊、无根 | 表现时间流逝和环境变化 |
落尽 | 完全凋谢 | 结束、消逝 | 强调春天已过,情感更加沉重 |
子规 | 杜鹃鸟,叫声似“不如归去” | 哀愁、思乡、悲伤 | 增添凄凉气氛,烘托情感 |
啼 | 鸣叫 | 呼唤、哀诉 | 引发读者共鸣,增强感染力 |
三、结语
“杨花落尽子规啼”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写,更寄托了诗人深沉的情感。它用简练的语言传达出对友人的牵挂与无奈,是古诗中借景抒情的经典之作。理解这一句诗,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体会古典诗词中“情景交融”的艺术魅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