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式微什么意思】“式微”是一个汉语词语,常用于古文或诗词中,用来形容事物逐渐衰落、没落的状态。这个词虽然字面看起来简单,但其背后蕴含的文化意义和使用场景却较为丰富。
一、
“式微”最早出自《诗经·邶风·式微》:“式微式微,胡不归?”意思是“天黑了,天黑了,为什么还不回家?”后来,“式微”逐渐演变为一个表示衰落、衰退的词语,常用于描述国家、社会、个人等在某种状态下的逐渐消退或衰弱。
在现代语境中,“式微”多用于文学作品、历史评价或对某种现象的感慨,带有较强的抒情色彩和文化内涵。
二、表格展示
| 词语 | 式微 |
| 拼音 | shì wēi |
| 含义 | 表示事物逐渐衰落、没落的状态 |
| 出处 | 《诗经·邶风·式微》 |
| 原意 | 天黑了,为什么还不回家?(引申为衰落) |
| 现代用法 | 多用于文学、历史、文化语境中,表达一种惋惜或感慨的情绪 |
| 例句 | “昔日繁华已成往事,如今只剩式微之象。” |
| 近义词 | 衰落、衰退、没落、凋零 |
| 反义词 | 兴盛、繁荣、鼎盛、昌盛 |
三、使用建议
“式微”一词较为文雅,适合用于正式写作、文学评论、历史分析等场合。在日常口语中较少使用,若想表达类似意思,可以用“衰落”、“没落”等更通俗的词汇。
四、结语
“式微”虽是古语,但在今天依然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和表达力。它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,更是古人对世事变迁的一种情感寄托。理解并恰当使用“式微”,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。


